查看原文
其他

【特稿】专访马守军:中国非药国际化 澳新第一站

2016-09-19 澳华财经在线 澳华财经在线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正在迎来新一轮历史机遇,非药品市场蛋糕在保健养生方面日益增长需求背景下,潜力凸显并将越来越大。近日,中国非药委员会会长马守军在接受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专访时谈到,推行非药战略及国际化...

核心观点:药店的未来在非药。传统连锁药店规模化发展需要外力。
 
编者按:在经历了两轮历史性发展机遇之后,曾一度发展迅猛的中国连锁药店在诸多外部因素制约下步入发展滞胀期。与此同时,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却正在快速发展——业内预计到2020年,该产业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
 
面对万亿级别的巨大蛋糕,中国连锁药店如何转变其在新的行业生态环境下的角色定位及经营策略,不仅将对其运营层面带来影响,同时亦对连锁药店整个行业能否迎来历史性的第三次发展浪潮至关重要。
 
经验表明,一个行业发展进入瓶颈并步入滞胀期,行业发展的整体战略将成为决定行业突破盘局破茧重生的关键。而此时,亦是智者引航的最佳时间节点。中国连锁药店业亦不例外。

马守军:非药战略与国际化

——中国连锁药店行业突破盘局的推手

近日,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约访了中国非药委员会会长、青岛医保城药品连锁公司董事长马守军先生,本文分享了他就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以及医药连锁企业如何破局逆袭进行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够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连锁药店业人士及资本投资方带来启迪和参考。

以下为访谈内容:
 
《澳华财经在线》:马会长您好,作为关乎民生的行业,中国连锁医药行业的发展变迁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您作为资深的行业亲历者和见证者,可否首先和我们分享下您对目前行业的整体看法?
 
马守军:就行业需求看,随着人均收入水平和医药支出意愿的提升,连锁药店面临着较好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亦为连锁药店行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然而新修订药品GSP认证工作的实施,对传统药房的影响亦在显现,一方面是新政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是目前药店经营产品高度同质化导致行业竞争加剧,二者的交互作用,使得传统药房向多元化经营转型成为必然。
 
从细分需求看,目前政府的民生工程中持续加大对大健康事业的扶持力度,非药品市场蛋糕在保健养生方面日益增长需求背景下,潜力凸显并将越来越大。
 
政策倒逼加上传统药店自身发展的需求,从传统药物向非药过渡转变,将是未来若干年连锁药店业经营突围的主线。
 
《澳华财经在线》:请给大家介绍一下非药70战略,提出这个战略的背景是什么?非药委成立基于什么原因?
 
马守军:非药中蕴含着大量市场机遇,非药委员会成立旨在转变固有思维模式,深挖非药市场机遇,助力连锁转型升级,导入全新商业模式,引领非药产业步入新的发展轨道。
 
传统思维模式认为,药店就是药物销售的场所。但实际上卖药的本质是使消费者获得健康,一切使消费者获得健康的产品,都应该纳入药店的销售范围。
 
然而目前现状是药店卖药受到诸多限制。中国70%左右的医药销售额都是通过诊疗渠道完成的,剩余30%是非处方药或保健品。也就是说,中国连锁药店可以销售的产品只在30%的处方药和保健品方面,发展空间严重受限。
 
非药包括保健品、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中药饮片、母婴用品、老年用品、健康养生等等很多品类。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
 
因此,中国连锁药店行业就应该朝着治未病的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引入多品类非药产品,除处方药品外,食疗、酒疗、营养补充剂等健康养生品需引入连锁药店经营之中。

在此背景之下,2015年11月30日,中国医药物资协会非药委员会成立,并提出“实现非药70,再造黄金10年”战略规划。中国的连锁药企业,要实现千亿销售目标,实现空中超越,必须要走多元化和国际化之路。
 
今年6月底,2016中澳新国际健康品博览会成功举办,中国医药物资协会非药(澳·新)委员会成立。中澳健康合作交流成果显著,发展空间巨大。
 
《澳华财经在线》:中国连锁药房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到哪些困境,如何向国外先进药房学习?
 
马守军:2000年-2010年,中国连锁药店行业崛起,期间曾发生两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政府取消国有专营,民营资本大量涌进医药零售业;第二次革命:民营企业掀起的平价药店革命。

在民营资本助力下,本世纪初期,中国连锁药店行业正式诞生,并实现蓬勃发展,尤其是平价药店革命后,连锁药店增势迅猛,以2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
 
然而近五年来,受各种政策环境制约和高度同质化影响,连锁药店行业增长乏力,企业经营者对未来发展方向普遍感到困惑。而医改政策中鲜有提及医药零售行业,行业发展信心受到影响。
 
当曾经的政策红利消褪之际,新的积极因素亦在形成。目前行业发展最大的红利是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连锁药品企业向非药方向发展的时间节点正在走来。
向非药转型,不仅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消费需求,同时有助于传统药店完成“卖产品”向“送健康”的社会角色和功能的战略转变和重塑。
 
海外同行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有益尝试和探索,海外大部分医药连锁企业非药占比都在70%左右,台湾地区甚至达到了75%。非药委的目标就是将中国连锁药店企业的非药占比提升到70%,与国际接轨。
 
《澳华财经在线》:可否分享下非药委的海外战略?
 
马守军:海外发达国家的非药品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产品种类丰富,运营模式成熟。中国的医药零售企业可在考察国外发达国家的非药销售市场基础上,实施跨境合作,引进适合中国保健消费市场的海外非药产品进行销售。条件成熟时可考虑设立海外健康品专柜,定向销售某国的非药产品。
 
非药委的海外战略核心是——通过跨境合作为中国传统药房注入新的活力,有效缓解改善目前业内经营高度同质化的格局,为行业突破盘局破茧重生创造机遇。
 
而基于非药委的海外战略下的这种跨境合作则是产品的双向流动,我们在引进海外产品同时,也计划择机向海外市场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非药产品,让中国的非药产品及健康理念走向世界。
 
目前非药委是业界第一家提出在健康品领域进行国际战略合作的机构。相信这种资源与渠道互补、产品与市场深度对接的的跨境整合,将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和回应。
 
《澳华财经在线》:2016中澳新国际健康品博览会宣告了中国医药物资协会非药(澳•新)委员会在墨尔本成立。非药委员会计划在海外多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能否介绍非药委国际合作相关计划进展、合作方式及目标?
 

马守军:非药委计划在多个国家建立非药委员会分支机构,澳新地区为第一站。为贯彻非药委“一带一路、一进一出”战略,非药委联合中国多家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共同发起,以非药(澳•新)委员会为依托,拟在澳新地区国内成立一家股份制公司,投资规模为1亿元人民币左右,筹资方式采用众筹模式。
 
为此,我们提出了“963股权众筹计划”,达到我们提出的标准和条件的企业可以参与:出资90万元人民币的股东限制为30人,出资60万元人民币的股东限制为60人,出资90万元人民币的股东限制为90人。“963计划”下成立的股份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健康品的进出口、投资海内外健康品城、股权投资等。
 
2017年,非药委国际合作第二站设在美加地区。非药(澳•新)委员会的成功将为非药委员会国际贸易与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澳华财经在线》:根据样本统计,近几年来,中国城市零售药店的非药品销售占比不断下降,原因是什么?
 
马守军:造成非药品销售占比不断下降的原因首先来自政策层面,在个别省份和城市,政策对连锁药店企业的医保定点资质限制颇多,为获得医保定点资质,一些连锁药店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严格控制非药占比,行业多元化经营所需的扶持政策缺位。
 
我认为,只要做到规范化管理,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目前在这方面具有超前意识的是江苏省,此外深圳的软件系统管理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案,其他地区可以借鉴。
 
其次,目前产自中国境内可供选择的非药产品相对而言,存在结构单一、品牌忠诚度较低的状况。而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优质保健产品亦需要一个产品导入期和市场培育期,这不仅需要培育一个国际化合作的基础和氛围,同时也需要一支专业的非药品销售团队作为支持,目前非药专业销售人员团队数量和非药销售的需求在配置上存在失衡,人力资源配置和专业销售团队建设有待进一步改善。
 
《澳华财经在线》:您怎么看中国药房行业的发展趋势?
 
马守军:目前来看,中国连锁药店行业集中度低,经过近5年来的滞涨时期,相信未来5年将迎来行业的洗牌期,连锁药店行业兼并整合的机会大大增加,大鱼吃小鱼,一些单体店及小规模的连锁药店将被并购或淘汰。
 
随着非药委提出的非药70战略实施走向纵深,一大批医药连锁企业在资本的介入下有望借道资本市场快速扩张。
 
这在2017年将会有所体现,一些大型药店及地方龙头药房企业将会脱颖而出,品牌、规模及市场份额将迅速扩大,小药店的经营环境日趋严峻。事实上,一心堂、老百姓、益丰药房、国大药房等上市公司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规模已达上千家门店,异地扩张极为迅猛。
 
提升非药占比是中国连锁药房未来的发展方向,代表着中国连锁药店行业的未来。与此同时,药店所有者和经营者需要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大的格局,迎接与资本力量的融合。
 
《澳华财经在线》:能否介绍下青岛医保城的非药占比?具体包括哪些品类,近期及远期目标?

马守军:青岛医保城药品连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7月28日,目前,非药占比40%左右,2016年底目标42%左右,年目标增长5个百分点,力争5年内实现非药占比70%。
 
目前,青岛医保城非药占比最大的为保健品、医疗器械、中药派生系列等。婴幼儿奶粉和葡萄酒占比1.2%左右。
 
去年,青岛医保城药品连锁销售额为6.5亿元人民币左右,年利润近4000万元。青岛医保城药品连锁现已在青岛、济南、潍坊等地区开设280余家门店,其中青岛开设200余家门店、11家综合门诊、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会员超过70万人。2014年位列全国医药零售连锁百强企业的第48位,是青岛市连锁药店第一品牌。
 
我们预计每年增加100多家门店,预计今年底门店达到310家。
 
《澳华财经在线》:请具体介绍下医保城的日常经营,医保城药店是否有异地或境外扩张计划?
 
马守军:青岛医保城药业集团创立于1995年,下辖青岛医保城药品连锁有限公司、济南医保城药品连锁有限公司、山东医保广告有限公司、青岛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青岛马恩维多列斯商贸有限公司、青岛医保城崂山中医医院6个全资子公司,控股当代健康报,参股山东鲁和医药投资有限公司,经营涵盖广告传媒、医疗连锁、医疗门诊、国际商贸、中医中药、医药投资等多个领域,在职员工2000多人。
 
我们目前考虑在山东省内扩展,暂未有外省开店计划。我们希望专注于主业,力求少而精,然后做强。集团旗下目前有1家中医院,十余家社区诊所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都隶属于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但实际上,我们在诊所发展初期,都是配套药店进行,与连锁药店建在一起,等培育成熟后,然后独立核算,归入医疗投资公司。
 
《澳华财经在线》:医保城是否有融资需求?
 
马守军:目前医保城资本充沛,资金没有问题。但我们并不排斥对外的合作和战略投资机构的引进,目前也有在谈合作,对外合作的前提和首要考量是战略思想是否一致,能否共同把医保城做大做强,成为引领中国连锁药店行业的一面旗帜。
5年后,医保城的目标是将非药占比提升至70%,5年内考虑上市。
 
《澳华财经在线》:中国民营医院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境?医保城开设的诊所及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
 
马守军:主要困难就是人才。大部分医疗方面的人才都涌向公立医院,而民营医院和诊所如果规模过小,对人才 53 28709 53 15288 0 0 3776 0 0:00:07 0:00:04 0:00:03 3777欠缺吸引力。因此,我们的诊所和医院就要依托连锁药店的发展壮大,往治未病、大健康产业方向发展。
 
《澳华财经在线》:谢谢马会长的分享,我们将持续跟踪关注报道中国连锁医药行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同时期待这个行业谱写新的辉煌。
 
马守军:谢谢《澳华财经在线》对我们行业的关注。非药战略的实施,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支持,非药委期待与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更多探讨和务实合作,让我们一道努力,去迎接新一轮行业景气周期的到来。

(郑重声明: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对本文保留全部著作权限,转发时请标注来源)
 

Tags:非药非药委马守军药店
相关阅读

澳洲洗护、乳制品商与中国非药委展开合作  [2016.08.23]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  2016中澳新国际健康品博览会成果显著  [2016.07.08]
澳洲医院运营商跨出院墙 启动社区药房战略  [2016.09.01]

药房整合加速 Terry White组建20亿巨无霸  [2016.08.0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